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给养恩_大明第一贡生
阿洛小说网 > 大明第一贡生 > 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给养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给养恩

  文华殿。

  朱佑樘先考察了朱厚照课业的情况,进展仍旧令他满意,甚至朱厚照也开始学写四书文,在名师教导之下,文章写得倒也似模似样。

  “父皇,儿臣还有一样好东西,想让您给掌掌眼。”朱厚照嬉笑着说道。

  朱佑樘皱眉。

  刚觉得儿子正经了一点,现在又要整那些五花八门的东西。

  要说他最近对朱厚照的管束明显没以前那么强了,也是因为那位即将纳进宫的妃子,马上就要为他诞下孩子,至于是儿子还是女儿还不知道,但至少他有机会不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朱厚照一人之身。

  选择多了,关注点也就分散了,朱佑樘对朱厚照也就没那么苛刻。

  但朱厚照最近为了能让张周回来继续当先生,也算是煞费苦心,但也是因为写文章这件事比单纯背诵要轻省不少。

  “快给本宫拿来。”朱厚照招呼着,随即刘瑾拿出一份东西来,先交给朱厚照,再由朱厚照递给朱佑樘。

  朱佑樘拿过一张纸,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,而字体工整显然不是儿子写出来的,倒好像是印上去的,问道:“何物?”

  “邸报啊。”朱厚照嬉笑着,“儿臣把最近朝中的大事,都罗列在上面,尤其是辽东平女真,还有朝鲜国王被废,还有他们的新国王要到大明京城来朝拜,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,一定要彰显一下。儿臣决定发行五千份,就在顺天府周围,一下子就能给卖出去。”

  “胡闹!”

  朱佑樘听了这话,眉头紧皱,看似是在骂儿子,但脸色也没什么生气。

  在这件事上,朱佑樘其实没多少反对意见。

  本来身为皇帝的,在军事武功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,却只有朝中大臣知晓,而且每次大臣都还跟他唱反调,每有功劳都要跟他争一争,说什么劳民伤财、穷兵黩武的,现在儿子是要替自己这个皇帝扬名,本质上儿子也没坏心思啊。

  谁有了功勋之后,不想让天下人尽皆知呢?

  “这是何人的主意?秉宽吗?”朱佑樘冷冷打量着朱厚照,又扫了眼旁边的东宫常侍太监。

  朱厚照道:“他人都在辽东,怎会是他的主意?其实……是以前他跟儿臣说过,说是民间有人以这种邸报来诋毁朝廷,儿臣记在心里了,要扬父皇治国的功德,必须要将那些传播邸报小报的人给杜绝,由朝廷来掌握邸报的发行,儿臣又知道这种事由父皇来主持的话,必定会有人反对。”

  “反倒不如由儿臣来进行,事成的话,父皇的名声可以得到彰显,天下人都知道父皇的功勋。就算是不成,那父皇也完全可以跟众臣工说,这是太子年幼胡闹,没有掌握好分寸……总之儿臣一心都是为父皇啊。”

  朱厚照的话说得情真意切。

  “不知所谓。”

  朱佑樘嘴上骂了一句,却不知为何心中还略有感动,望向朱厚照的眼神中也大有一种“儿啊你终于成长了”的意味。

  朱佑樘转而看着刘瑾等人道:“在此事上,你们有给太子提过意见吗?”

  “未有。”刘瑾代表几人回答。

  “父皇,如果您真觉得儿臣胡闹的话,那儿臣就不发行了,其实又能挣钱,又能掌握一手的讯息为父皇扬名,还能杜绝那些小人借题发挥,把最重要的消息告知于天下人,令天下人不至于被蒙蔽,儿臣实在想不到这件事有什么坏处。有什么不好的谣言,也以此来澄清一下,总比让官府出去张贴告知要好吧?”

  朱厚照振振有词的模样。

  “嗯。”朱佑樘这次直接点头了,“那朕就让你试试,但不能由你亲自去完成,交给宫外的人,秉宽跟你不是一起开了书局吗?就以此名义来发行吧。”

  朱厚照兴奋道:“父皇同意了?那儿臣这就去排版……”

  朱佑樘道:“发行邸报的事,有盈利给你便是,但你还是少掺和,你当太子做事就不用为名声着想?哼!还由你来替朕担责?太子啊,你尚且年幼,有很多事还不明白,朕经历过那么多事情……还有的你学啊……”

  “是。”

  朱厚照嘴上在应,心里在想,又开始装老炮儿吹牛逼了。

  “过些日子,秉宽回京之后,朕会偶尔让他来给你授课,还会让你与他探讨学问上的事情,可别让秉宽对你失望。”朱佑樘想到张周时隔半年之后,又要回京城,心中也多有期待。

  朱厚照又在琢磨,我身为太子,那是大明的储君,我对他没失望那就是好的,他凭什么对我失望?

  他是我爹?还是我爷?

  ……

  ……

  朱厚照创办的邸报发行了。

  也没有名字,就单纯是邸报,也没有用到他最初好像小学生手抄报的排版,而是由专人进行誊录,倒是把朱厚照在样板上提到的事情,诸如辽东和朝鲜的战情,以及北方四处安定的事,都列得很清楚。

  与此同时还提到了过去一年中原所发生的旱情,以及朝廷的赈灾情况。

  因为这是绝对的“官办”,甚至是皇家办的报纸,一经发行……无论是从权威性,还是推广的顺利,都可以说到了一朝闻名天下知的地步。

  各级的官府连查都不敢查,邸报最初只用活字印刷印一千份,却是临时加到五千份,发行也从顺天府推广到周边的省份,初刊连南京地方上都有印刷。

  与此同时。

  唐寅也从汉阳城出发,回大明了。

  与他同行的,除了晋城大君李怿之外,还有陪臣柳子光、成希颜,与此同时则还带着十几辆马车,里面装载着朝鲜给大明的贡品,以及给张周的礼物,至于唐寅和徐经的……则没有单独列开。

  朴元宗亲自出城送行,送出六十里。

  “伯胤,你早些回去吧,忘了我们还商议过一件事?全靠你自己来办了。”唐寅道。

  这所提醒的,是让朴元宗把李克墩家族给抄了。

  朴元宗一脸期待道:“学生出城之前,已拿了大王大妃和大妃的旨意,去抄李府了,除此之外还有他派系的人,有的是以叛国的名义,有的则是以发动士祸危害朝鲜的名义。或许现在事都已经成了。”

  唐寅皱眉道:“你是想趁着我走之前,借着大明的声威,再给你撑一回腰?”

  朴元宗辩解道:“学生并无此意。只是不想辜负了唐先生对学生的教诲。”

  “唉!”唐寅叹息道,“你就算是借助大明的声威也没什么,但你这么做很容易让人觉得,这是在打击报复。李克墩在朝鲜的势力可不小啊,你抓他一族便是,还要牵连他人,只怕会让那些给燕山君做事的人自危。”

  “是,是。”朴元宗回应着。

  唐寅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朴元宗要送自己送出六十里。

  感情是怕被李克墩的人后发制人,干脆就跟着一起出来,其实还是想借助他唐寅的威势来保证他朴元宗在朝鲜的地位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当晚驻扎,朴元宗也没动身回城。

  反而是留在唐寅的军营里,以跟唐寅喝饯行酒为借口,一起等待汉阳城内的清算结果。

  “朴领相,李家已经攻进去了,拿下了李克墩和家族中的男性,一个逃走的都没有,另外还有他们的门人上百人,也一并被捉拿,驻守城门的人有李家的人也一并被铲除,与此同时慈顺大妃发布手谕,说是免除李家男性之外所有的罪责。”

  消息传来,朴元宗是“喜忧参半”。

  喜的是,李克墩一党终于被清除,忧的则是因为他在这次清算中选择回避,而慈顺大妃,也就是李怿的母亲在此事中参与过多,而且还干涉了他的清算进程。

  唐寅先摆摆手把传令的人给屏退,笑道:“伯胤,看来你以后有对手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lxsu.com。阿洛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alxs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