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九章 机动作战_大明第一贡生
阿洛小说网 > 大明第一贡生 > 第四百零九章 机动作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零九章 机动作战

  宁夏开战了。

  一连五六,都是大面积的兵马调度,宁夏各路人马似乎都被积极调动起来,杨一清最初在动员能力上,展现出了非凡的水平。

  但等战事开打之后,随着时间推进,各处的战果报回来,就有点“不尽如人意”。

  “安边侯的人马在宁夏镇卫所以西六十里遭遇鞑靼主力,双方短暂交兵,安边侯所部折损六十多人,火炮并未打进鞑靼阵营之中,无首功。”

  “安边侯撤到边羌堡,鞑靼怕此为诱敌深入之计,北撤八十里,安边侯遂引兵往南而去。”

  ……

  总的来。

  朱凤打败仗了。

  不是他能力不行,实在是大明军队一方实力不济,全数人马加起来也就四千人能给他调度,而鞑子出动都是以万为单位的。

  而且对方也不跟你打集团作战,知道你的火炮厉害,也知道你可以铺设黄火药的“地雷阵”,奈何这种黄火药必须要引燃,鞑靼人就是不往你埋伏圈里钻,你也没眨

  以至于朱凤败徒边镇的堡垒,差点陷入重围,也好在鞑靼人觉得这是在“诱敌深入”,或是觉得朱凤不至于这么差劲,可能还有什么厉害的后手,在撤兵时也不是只撤个三五里准备再战,而是直接北撤八十里……

  朱凤的主力兵马这才转危为安。

  朱凤在脱险之后也不是往宁夏镇的镇所而来,而是南下……

  这也明,朱凤不太有信心去跟鞑靼主力交战,现在避战的成了朱凤这个有名的“战神”。

  连朱凤都一味避战,就更别是别处的将士。

  ……

  延绥镇驻地,也是三边总制驻地。

  朱凤战败的消息,尽管被杨一清压住了,还是传到了秦纮这里。

  秦纮看到战报之后,所想到的就是……这一战没法打。

  “马上上奏,请求陛下调遣大同、偏关等处兵马,驰援三边之地,以防鞑靼人深入。”秦纮现在所想的,已经不是杨一清能否在主动出击之中占得便宜。

  他所想的,是三边别出什么大的意外。

  也就是,就算皇帝延龄要主动打出去,但秦纮以审时度势认为,这一战非要坚守不可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消息传到偏头关。

  王琼作为偏关巡抚,负责节制偏关到太原等处的军务,当他知道朱凤在宁夏遇挫,也意识到杨一清有点“纸上谈兵”。

  “中丞大人,照这么下去,安边侯只怕也只能东躲西藏,鞑靼人随时都可能发现其无力再战,将其围困。”

  连王琼麾下的将领,副总兵姚顺,也察觉出杨一清的战术有大问题。

  王琼摇头道:“换了任何人去,这场仗也没法按照陛下的意愿去打。鞑靼王子此番全力来犯,只打宁夏这一路,全然是看出宁夏地势难以出击,只能固守。而关隘各处也有缺损……最要命的……鞑靼人已得我大明边镇火炮六七门……”

  让王琼担心的事发生了。

  大明在利用火炮上屡屡震慑草原部族,鞑靼王子巴图蒙克虽然还没有仿制出来,但却在之前数次交锋之中,缴获了大明的火炮。

  加上缴获的炮弹,已经能形成局部的火器压制。

  甚至鞑靼人还把缴获的火炮,用在了攻坚之上,这可比在野外用炮更容易找目标,有了具体的攻坚方向,火炮的效用也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。

  “奏请陛下,偏关愿意调兵驰援宁夏。”王琼觉得不能对朱凤这个兄弟置之不理。

  而且王琼影远大的理想”,先不论在朝中是否能得到具体的尚书、侍郎官职,至少在西北要建立自己的威望,偏关巡抚始终太边缘化了,也得不到朝中主流文臣的认可,他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三边总制,接替秦纮主持西北主要的军务事宜。

  不想当总制的巡抚,不是好军门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西北的战情着紧,消息也是源源不断传到京城来。

  但多数的战况,都被西北各处给隐匿了。

  宁夏各路遇到挫折,不往宁夏镇巡抚杨一清这里奏报;杨一清发现有败绩,也尽可能不往三边总制那边报;秦纮为了保证西北各处的安稳,为了不令人心涣散,有败绩也不往京师报……

  然后朱佑樘所知道的消息,也只是下面各处镇守将官认为,可以跟朝廷上报的。

  但即便如此,朱佑樘也能感觉到,西北的局势非但没有因为朱凤和杨一清抵达宁夏而好转,甚至还恶化了很多。

  萧敬道:“陛下,从已知宁夏的用兵情况来看,出击作战,的确难以获得战果,鞑子也知晓大明火炮的威力,已不会再以重骑兵冲锋大明军队的营地,双方拉扯之间,大明将士会陷入到被动。”

  朱佑樘皱眉道:“那到现在,一次正规的交兵都没有吗?为何知节跟鞑靼王子主力的交战,只字片语便带过?”

  萧敬为难道:“或是双方没有直接接触,便各自退兵。”

  “既然鞑靼人退了,为何知节没有追击?有火炮的威力,难道还怕鞑靼人卷土重来吗?这不正是秉宽之前所的,要除恶务尽?”朱佑樘有些生气。

  鞑靼人退走,你朱凤也退,这叫什么意思?

  故意不正面接触?

  皇帝所不知道的是,朱凤退兵,是因为这场仗大明一方吃了大亏,反而是鞑靼人那边没什么损失。

  杨一清在奏报时,言辞一如那些在西北用兵的将官一样,显得很“婉转”,即只写开头和结果,不写过程,同时也不奏报双方的损失,而只是一笔带过。

  其实大明以往在西北所取得的功绩,尤其是首功,往往是以损失比鞑靼人多数倍为代价所取得。

  甚至连王越的贺兰山大捷,也是这路数。

  一直到王越的偏关一战,才扭转了这种局面,大明的折损才远低于鞑靼人。

  朱凤只是把西北对外战事的常态给打了出来,也就是……打不过就要死人,死人之后士气低落,就不得不退兵,也是为防止被鞑靼人乘胜追击。

  在皇帝看来,就觉得朱凤是刻意在避战。

  “没有秉宽在,这都打成什么样子了?”朱佑樘见萧敬也不出个所以然,愤然把一摞奏疏给推倒。

  一边的韦彬只能默默去把散落的奏疏捡起来,重新整理。

  朱佑樘问道:“辽东可有消息?”

  萧敬道:“陛下,奴婢不知,这辽东的消息,是新建伯要以奴儿干都司的兵马,出击草原吗?”

  “是。”朱佑樘回答很直接。

  萧敬这才得到落实,而此消息,他甚至都不知朝中有几人知晓,也不知之前皇帝问询户部尚书周经有关户部调拨钱粮的事情时,是否跟周经通过气。

  萧敬道:“新建伯最近未有任何的上奏,辽东对于奴儿干都司兵马的调动也未有任何的提及。”

  “秘密出兵,自然不宜为外人所知。”朱佑樘道,“之前朕下密旨,告知新建伯,只有遇到麻烦时再跟朕提请,看来他是调兵遣将顺利,连粮草和辎重也得到了补充,所以才没有跟朕提麻烦。”

  萧敬一听,心里在琢磨。

  这没有消息,就算是好消息?

  太牵强了吧?

  如果真没有消息的话,那陛下您还问我们这些不知情的人干嘛?

  朱佑樘站起身道:“一旦新建伯在东边有任何的进展,大明各镇的兵马便应该配合进军草原,此番不求有大的胜果,但求将鞑靼人给逼退,令其近年来不敢进犯大明关隘。”

  萧敬道:“宁夏的秋收,或是在最近半月内,就会结束。”

  朱佑樘回头瞪他一眼道:“损失一地的钱粮反倒是事,要保证未来几年,西北没有大的损失。朕其实最想让秉宽去提调三边军务,由他坐镇,放鞑靼王子一百个胆,他也不敢来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lxsu.com。阿洛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alxs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